晴時多雲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3C科技】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蘋果首款高階耳機!1.8 萬元「AirPods Max」開箱體驗

2021/01/21 08:24 文/記者黃敬淳

AirPods Max 儘管有部份用戶提早到貨,但現在下訂仍可能要等上 1 個多月(圖/記者黃敬淳攝)

蘋果在去年底直接在官網上架新品「AirPods Max」,作為自家 AirPods 耳機系列第一款頭戴設計產品,同時也和其他 AirPods 耳機一樣,採純無線式設計。而「AirPods Max」儘管要價 549 美元、在台為 18,490 元,並不平價,但此刻下訂仍要 8 ~ 10 週才能到貨,相當熱門。

《自由電子報3C》此次也體驗了這款蘋果新品,探索其優點,以及其他入手前需要注意之處。

優點:

1、優秀的質感及作工

2、AirPods 系列最佳的降噪水平

3、AirPods 系列最佳音質,4、分離度佳,能聽到更多聲部及細節

缺點或入手前需注意處:

1、重。不熟悉頭戴耳機可能無法順利久戴

2、台灣市場 18,490 元售價不便宜

3、音質風格「清淡」,入手前最好試聽

4、主要使用 Spotify、Apple Music 或 YouTube Premium 的用戶可以不必入手

5、純無線設計讓使用壽命等同電池壽命,相比有線耳機仍屬消耗品

外觀設計

拿到 AirPods Max 時,除了可以見到包裝體積出乎意料大,也能察覺這款頭戴耳機的重量不輕。耳機本身 384.8 公克的份量,加上耳機套的 134.5 公克,已超過一台 11 吋 iPad Pro,手感上並不輕巧,也可能產生「不想久戴」的感受。

AirPods Max 的盒裝體積不小(圖/記者黃敬淳攝)

記者開箱的配色為太空灰版,蘋果另外還有提供天藍色、銀色、綠色及粉紅色。耳機的側面材料使用的則是鋁合金(圖/記者黃敬淳攝)

所幸 AirPods Max 的作工質感,相比主要以塑膠打造的各家頭戴耳機,仍有相當好的優勢。蘋果選擇自家設計師相當熟悉的不鏽鋼及鋁合金材料打造框架和伸縮支臂,雖然犧牲了重量,但也帶來高辨識度的原創設計。

AirPods Max 的支架以不鏽鋼材製作,搭配耳罩本體的鋁合金。不採用更常見的塑膠材料,也讓 AirPods Max 的重量比不少頭戴耳機更重(圖/記者黃敬淳攝)

平時不用時,可以將 AirPods Max 收納到保護套裡,耳機便會開啟低耗電模式(圖/記者黃敬淳攝)

頂部的網罩手感相當舒適,一定程度舒緩了重量太重、長期戴在頭上的不適感(圖/記者黃敬淳攝)

包覆耳機套及框架周邊的塑膠材料,親膚感也相當好,而頂部及耳罩周邊的網面,柔軟程度也相當驚豔。整體來說,AirPods Max 是款質感讓人滿意,符合蘋果工業設計水準的耳機,且因採用不少其他蘋果產品使用過的材料,蘋果用戶可能也會有一些熟悉感。

對於 Apple Watch 用戶來說相當熟悉的按鍵及轉輪設計。按鍵可以讓用戶切換「降噪」與「通透」兩種模式,而旋轉轉輪則可調整音量,按下則可暫停 / 播放(圖/記者黃敬淳攝)

操作上,AirPods Max 使用與 Apple Watch 錶冠相似的轉輪設計,可以用來點擊操作暫停 / 播放,雙擊換首,或是旋轉調整音量。轉輪的設計亦相當敏巧,但位置關係,可能讓用戶在調整耳罩位置時誤觸,一下子大幅改變設定,聽到太刺耳的音量,需要稍微適應。

AirPods Max 同時有獨立的實體按鍵,可以開閉降噪模式,與 AirPods Pro 及 AirPods 是透過握壓感測和敲擊觸控來操作不同。

AirPods Max 採用 Lightning 孔為耳機充電(圖/記者黃敬淳攝)

盒裝的內部有隨附 Lightning 對 USB Type-C 的充電線(圖/記者黃敬淳攝)

蘋果在 AirPods Max 並採用 Lightning 孔來為耳機充電,而非更普及的 USB Type-C 孔,同時也在盒裝裡附上一條 USB Type-C  對 Lightning 線。只是和蘋果旗下 Beats 品牌的 Beats Studio 3 不同,AirPods Max 沒有額外的 3.5mm 耳機孔,供用戶可以另外以有線方式使用,是款純粹的無線耳機。

這也意味完全依靠電池運作的 AirPods Max,將會和一般藍牙耳機一樣是款消耗品,會在一定使用時間後需要更換電池,才能維持續航。

→ 繼續看音質評測心得!

音質體驗

音質體驗部份,記者實測大約有以下主觀心得:

1、蘋果大膽選用了較為清淡的聲學風格,並非特別強烈、以低頻力道吸引用戶的設計,可能無法第一時間吸引部份用戶。

2、儘管 AirPods Max 低音不強烈,但用戶應可以注意到其分離度不錯,能夠聽到更多聲部的細節,整體體驗更豐富。就音色來說,用戶應也能發現 AirPods Max 相比 AirPods Pro,會顯得更細膩、更美一些。

耳機的網罩也相當舒適,但沒戴幾次便會有點變形,因使用時間不長,不確定其長期以來的支撐力(圖/記者黃敬淳攝)

網罩內有標示「R」與「L」,提示用戶佩戴方向(圖/記者黃敬淳攝) 

3、一般的串流平台音質,包括 Apple Music、Spotify 或 YouTube 的音源,顯然無法撐滿 AirPods Max 的能耐。若用戶主要使用這類平台,可能會有整體音質體驗與 AirPods Pro、甚至 AirPods 接近的心得,頂多只有音色更細緻、聲音細節更清楚的感受,甚至可能因 AirPods Pro 採入耳式設計,在聆聽重低音時更有感的現象。

這也讓主要使用串流音樂平台的用戶,單就音質而言可以優先考慮 AirPods Pro,而非 AirPods Max。不過 AirPods Max 的出現或許也暗示,蘋果可能有推出 Hi-Fi 版 Apple Music 及 iPhone 認證的打算。

→ 繼續看降噪評測心得與總結!

降噪與操作體驗

在降噪體驗上,記者實測在台北捷運上使用,可過濾掉大部份的音量,但仍會聽到捷運行駛的聲音。

捷運的廣播聲,若在用戶單純只是戴著耳機並開啟降噪功能時,也仍然可以清晰聽到,但若是開啟音樂,就可能被音量蓋掉。整體來說可以降低大部份的外在雜音,但相比「完全隔絕」仍有一些差距,可能不如一些用戶原本的期待。

AirPods Max 的降噪也能大幅降低人聲之類較高頻的干擾,不過像路上行走時常有的汽機車風切聲、引擎運轉的聲音,在開啟降噪時相比人聲仍會比較明顯,推測蘋果的降噪機制,可能對於低頻的處理較為保守,因此若用戶想要使用降噪的地點是在工廠、實驗室這類有機器運轉的地方,可能需要降低對最終效果的期待。

但相比 AirPods Pro,AirPods Max 的降噪感受仍然相對舒服些,且也能避開入耳式設計的不適感。

如同 AirPods Pro,蘋果也為 AirPods Max 提供了通透模式,來放大外界的音量與用戶自己說話的聲音,不過實際使用時,或許最好用的「通透模式」,還是直接摘下耳機比較實在。

另外用戶也需注意,相比一般的無線耳機需要開關機,蘋果在 AirPods Max 則省略了這個步驟,只要戴上就會自動「開機」,而拿下後放入保護套,或是閒置 5 分鐘,則會自動進入類似「關機」的低耗電模式,與一般的 AirPods 類似。

總結

整體來說,AirPods Max 仍是款音色、分離度都不錯的耳機,不過 549 美元、在台 18,490 元的高定價,仍讓 AirPods Max 在價位區間裡面臨了更多競爭對手。一些只在意音質或降噪效果的用戶,可能都能以更便宜的價位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耳機產品。

相形之下,AirPods Max 在競爭時最有力的保護傘,則可能是競品耳機中最好的工業設計質感,以及與蘋果生態系的完整相容。

目前仍只有蘋果自家 Apple TV+ 和騰訊TV 支援的「空間音訊」,則可能在包括 Netflix 在內的更多串流平台跟進支援後,成為這款產品最實用的功能之一。

只是目前就一般用戶來說,AirPods Max 或許還是一款「想要大於實用性」的產品。台幣 18,490 元的定價,也已經能讓用戶入手兩台 HomePod mini 及一台 AirPods Pro 還省下近 6 千元,且也可同時滿足用戶在家裡,以及外出通勤時的聆聽需求──還不怕弄亂頭髮或夏天時太熱。

此外依 AirPods 系列目前的經驗,AirPods Max 未來在台灣市場實體通路,應也有不小的降價空間,整體來說,這都讓 AirPods Max,是款定位挺特別的耳機。

因耳機的音質鮮少能全面顧及所有類型的音樂,用戶也最好在入手前找到實機試聽,並測試自己常用的音樂平台。

《你可能還想看》

三星新旗艦 Galaxy S21 正式登場!兩款小彩蛋新品同步亮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3C科技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