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3C科技】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降噪耳機入手攻略 一次破解3大選購重點

2022/09/04 05:35 文/記者黃敬淳 圖/各品牌官網

入手前需留意不同耳機的降噪能力和水準會略有不同,務必試戴或參考其他用戶評價。(各品牌提供)

降噪耳機除了消除噪音、提升音質體驗,坊間不少品牌也提供智慧科技功能,例如能更快地與PC、手機配對,或是支援Siri、Google Assistant等智慧助理。若還在煩惱不知如何挑到最適合自己的降噪耳機,以下指南或許可做為參考。

〈指南1〉主動式降噪+通透模式,適用情境更廣!

耳機的降噪原理可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類。被動式降噪主要是透過耳罩的設計,如包覆性海綿或耳塞等入耳式設計隔絕外界噪音,意義與「隔音」相當;主動式降噪(ANC,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則是以內部的處理晶片分析接收到的外部噪音後,再經由耳機產生反向聲波抵銷,藉此消除外部雜音,處理機器運作聲、車輛引擎聲等以低頻為主的環境噪音表現較佳,缺點是會消耗更多電力。

想擁有更好的體驗,建議注意降噪耳機是否提供「通透模式」。雖然許多主動式降噪耳機,也會透過被動降噪機制提升隔音效果,但若完全隔絕外界聲音,可能會對使用者造成危險,耳機提供「通透模式」即可透過麥克風收音後,反向放大外界的特定聲音,例如說話聲,如此一來即使戴著耳機,也能正常與人對話。

也有說法認為在降噪之後外界雜音變少,耳機音質會有相對提升之感,一些先前聽不到的音部,如中低音等,會變得更明顯。

但入手前需留意不同耳機的主動式降噪能力和水準會略有不同,務必試戴或參考其他用戶評價;另外,由於主動式降噪是透過反向聲波抵銷噪音,部分使用者反映開啟模式之後會有頭暈的感受,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主動式降噪耳機是透過反向聲波抵消環境噪音。(翻攝蘋果官網)

〈指南2〉音訊編碼格式,影響耳機音質!

看懂5大主流音訊編碼特色(記者黃敬淳/製表)

耳機的聆聽感受多少挾帶個人主觀偏好,選購前除了可先挑些常聽的音樂再赴門市親自試聽,了解耳機支援的編碼種類,也具備相對客觀的參考價值。

一般認為品質較高的音訊編碼,其一是Sony的LDAC,支援24bit/96kHz的高解析度音訊(Hi-Res)以及990/909kbps的碼率,但僅支援Sony自家耳機及內建系統為Android 8.0 以上的手機。

高通「aptX Adaptive」則支援與「aptX HD」同級的音質,除支援最高24bit/96kHz的Hi-Res音訊,也可以420kbps的碼率傳輸,相較aptX HD更節省頻寬;「aptX Lossless」則主打支援CD級的無損壓縮音質,擁有1Mbps頻寬,亦提供最高16bit/44.1kHz的無損音訊,並可在有損的24bit/96kHz之間切換。不過因規格較新,目前支援的產品不多。

在aptX之外,最普及的編碼還有SBC與AAC。SBC為MP3的繼任格式,支援性更廣、但音質較差;AAC則是各大串流平台(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 Music)選用的編碼,蘋果音樂生態系更以AAC為核心,採用自行設計開發的編碼,因此也有ACC在蘋果裝置體驗更好的說法。Apple Music 訂戶亦可選擇高保真壓縮的ALAC編碼,支援最高24bit/192kHz的高品質音訊,但AirPods系列仍只能使用AAC。

當前主流的音訊編碼有不同種類,雖然不是影響耳機音質的唯一因素,但仍存在差異。(翻攝Sony官網)

〈指南3〉「有線」比「無線」省電、傳輸效果好!

考量無線傳輸的協助限制,若想體驗更好的音質,建議選擇有線耳機,不必充電、壽命更長,也沒有更換電池問題;無線耳機主打方便性,音質可能不及有線耳機,但隨著藍牙等無線傳輸規格提升,已有逐漸追上的潛力。另有部分複合式設計,除搭載電池及藍牙,也提供3.5mm耳機孔或Lightning/USB-C接頭,可以有線聆聽。

續航力則是另一個重要指標。一般來說,無線耳罩式耳機由於體積較大,續航會更長,有機會達到將近一天;又如AirPods系列約有4~6小時的連續使用時間,搭配充電盒更可支撐一天。若能支援「快充」尤佳,通常會提供充電5分鐘,即可擁有額外1小時續航表現的快充規格。

其他特色功能像是支援Siri、Google Assistant等智慧助理,能在手機、PC和平板間依聲源自動切換或快速配對,立體聲效果,防水防塵,或者一些快捷操作,例如可以輕點或捏握耳機來暫停/播放音樂等也該列入參考。

降噪耳機的選購指標,還包括有線與無線、續航力長短、耳機設計、智慧功能等。(翻攝Bose官網)

《一張表看懂6款人氣降噪耳機差異》

一張表看懂6款人氣降噪耳機差異(記者黃敬淳/製表)

AirPods Max提供多彩配色,以及耳機業界中罕見的全鋁合金設計,在外觀質感上獨樹一幟,但官方定價偏高是主要缺點。 (翻攝蘋果官網)

相當受果粉歡迎的這款耳機,帶起了高階無線耳機搭配主動式降噪的潮流,但蘋果於2019年底發表,近期可能會有新款問世。(翻攝蘋果官網)

延續評價優異的前代,Sony WH-1000XM5在外觀上進行調整,整體更加簡約輕巧,也提升耳罩部分的空間,提升舒適感。(翻攝Sony官網)

提供獨特的拋光鏡面設計和多彩配色,Galaxy Buds Pro可稱作三星生態系的 AirPods Pro;用戶另外也有較平價的Galaxy Buds 2 可以選擇。 (翻攝三星官網)

主打賣點鎖定降噪和LDAC高音訊,這款耳機是目前Sony最高階的非頭戴式真無線藍牙耳機。(翻攝Sony官網)

Bose 700是目前Bose的高階款式,主打降噪效果。(翻攝Bose官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3C科技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