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全球「市值最高」科技公司做了什麼?回顧蘋果的 2017 年大事!

2018/02/20 08:15 文/記者黃敬淳

儘管產品體驗似乎略有下滑,在精明的 CEO 庫克掌舵下,蘋果的財報仍然持續亮眼,至今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市值亦已來到 9 千億美元上下,是賈伯斯過世時 2011 年的 2.5 倍。而過去一年,這間對全球 3C 供應鏈影響深遠、又擁有廣大「果粉」支持的公司,在 2017 年又發生了哪些大事呢?

(圖/翻攝自蘋果官網)(圖/翻攝自蘋果官網)

一、與高通互告

由於不想支付龐大的專利授權金,蘋果從 2016 年就已預先在 iPhone 7 上部份採用 Intel 的行動通訊晶片,並從 2017 年 1 月起和高通在多起案件中纏訟。此項訴訟不但影響了聯發科、Intel 的未來通訊晶片事業,也直接影響到蘋果產品在 5G 的佈局。而對消費者來說,最初步的影響,可能是部份地區的 iPhone 用戶(如台灣),必須先忍受 Intel 網速較慢的通訊晶片品質。

授權金大戰打不完!高通怒嗆:「少了我們技術,蘋果根本做不出 iPhone!」 
蘋果與高通撕破臉 傳聯發科有望接 iPhone訂單

二、和老 iPod 正式告別

雖然傳統的轉盤式 iPod Classic 早在 2014 年 9 月就退出市場,但 iPod nano 與 iPod Shuffle 則仍繼續在蘋果官網銷售──直到 2017 年 7 月底。至此,這款讓蘋果成功在 21 世紀初站穩腳步的經典產品算是正式結束,僅剩下與 iPhone 相似的 iPod Touch 仍在銷售。

(圖/翻攝自蘋果官網)(圖/翻攝自蘋果官網)

三、廉價版 iPad 登場

蘋果在 2017 年 3 月不經由發表會、而直接在官網悄悄上市這款新品。儘管機身設計大致沿用自 2013 年就發表的第一代 iPad Air,但這款產品仍以在美售價 329 美元、台灣 10,900 元的定價,成為蘋果近期 CP 值屬一屬二好的產品。

廉價版 iPad 的登場也暗示了蘋果未來對 iPad 產品線的經營方式:以台幣 2 萬元以上的高階 iPad Pro 系列、搭配萬元上下的平價 iPad。也有消息表示,蘋果可能在 2018 年進一步調降入門款的 iPad 售價。

四、iOS 11 推出 ARKit,同時換上新的 App Store 設計

雖然事後證明 iOS 11 並不是一個穩定度很好的版本,但它引入的 ARKit、以及重新改版的 App Store 仍影響深遠。除了招募編輯、引入媒體式的推薦機制,蘋果也移除以前暢銷排行榜的機制,讓 App 被用戶「看到」的關鍵不再是買榜,而是編輯的操作與推薦。

(圖/翻攝自蘋果官網)(圖/翻攝自蘋果官網)

至於 ARKit 儘管目前仍沒有太多進度,一般用戶可能也不太會一再使用,但它無疑是個讓開發者漸近熟悉行動版 AR 的過程,並替未來可能推出的蘋果 AR 眼鏡打下基礎。

五、Apple Park 落成

這棟由賈伯斯參與設計、並在 2011 年最後一次親自向庫帕蒂諾市議會公開簡報設計細節的園區,從 2006 年購入第一批土地開始,直至 2014 年才動工,最終在 2017 年 4 月終於有員工開始進駐工作。

而這棟造價昂貴的建物落成後,除了代表蘋果日後將有獨立的「賈伯斯劇院」發表新品,設計長艾夫(Jony Ive)也宣佈,他將結束 Apple Park 的相關業務,重新負責產品。在艾夫忙於蓋房子與第二代 Apple Store 設計的期間,蘋果工業設計團隊是向 CEO 庫克報告其業務內容。

新總部的環型設計引來不少非議,後續蘋果設計長受訪時還曾嗆聲,指那是「我們的船」(圖/翻攝自蘋果官網)新總部的環型設計引來不少非議,後續蘋果設計長受訪時還曾嗆聲,指那是「我們的船」(圖/翻攝自蘋果官網)

或許這也代表,未來一段時間,蘋果的設計風格會有一些轉變──《彭博社》日前爆料,蘋果將會在 2019 年(可能稱為 iOS 13),重新設計 iPhone 與 iPad 的主畫面。

六、iPhone X 發表

作為 iPhone 問世以來的十週年,蘋果在 2017 年拿出了 iPhone X,並標上了歷來最高的 999 美元定價(在台售 35,900 元起)。這也是蘋果首次同時發表 3 款全新 iPhone。

儘管 iPhone X 的體驗、外型都有些爭議,但這支手機仍清楚標示了下一世代 iPhone 的主軸:窄邊框全螢幕、OLED、以及 Face ID。或許未來 1、2 年內,想購入新 iPhone 果粉都得受此「見解」制約。

七、台灣蘋果 101 直營店開幕

雖然對美國、中國這樣四處皆有蘋果直營店(Apple Store)的國家不足為奇,但實際上蘋果直營店的數量、開幕國家都沒有想像中多,如蘋果會獨立列在財報的日本市場,便僅有 8 間;韓國首間直營店甚至開幕得比台灣晚,直到 2018 年 1 月才開店;新加坡亦同樣是在 2017 年 5 月才開幕。

(記者陳炳宏攝)(記者陳炳宏攝)

這項策略或許也表示,蘋果正嘗試於更多地區經營直營店,以在「後 iPhone 時代」拓展其影響力。據遠東集團總裁徐旭東在 2016 年的說法,台北信義區還會有第二間蘋果直營店、同時還是規格比 101 店更高的「旗艦店」,位在大遠百 A13 館。這棟新百貨亦仍在興建,預計 3 年內會正式開幕。


八、iPhone 8 電池膨脹事件

在 iPhone 8 9 月後上市不久,這款年度新機從台灣首例開始,接續爆發了十起電池膨脹的瑕疵,甚至有用戶的手機因電池冒煙而被燒穿。而奇怪的是,經過 1 個月左右的連環「爆」之後,類似的 iPhone 8 電池瑕疵突然消聲匿跡,再也沒有傳出其他案例。

而蘋果唯一一次對此事發表意見,也僅表示「那不是爆炸,是電池膨脹」。

九、iPhone 降速事件

由於坦承為了避免電池老化、導致裝置無預警關機,系統會在 iOS 10.2.1、以及 iOS 11.2 動態調降 iPhone 的最大效能,蘋果隨後在全球連續面對數十起集體訴訟。多數指控皆指蘋果隱匿了新版 iOS 可能讓體驗變差的可能。法國的一起訴訟更指責蘋果是「計畫性報廢」,想讓用戶的舊機變慢、吸引他們換機。

隨後,蘋果在全球官網刊載公告、說明細節,並將原價 2,590 元的原廠電池維修,調整成 890 元。蘋果亦在 iOS 11.3(仍在 Beta 版)加入兩項新功能,可以讓用戶看到電池的健康度,同時能讓用戶手動關閉上述的「降速」機制。

你可能也想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熱門文章
    看更多!加入3C科技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