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路透)
Google Chrome 瀏覽器的無痕模式是一個相當便利的功能,能讓用戶不留任何紀錄下瀏覽網頁,但近期 Google 可能將因無痕模式而惹上麻煩,因為美國有用戶集體指控 Google 仍透過無痕模式追蹤用戶資料。
據《彭博》報導,美國法院於今日(3/15)正式駁回了 Google 的撤案申請,認為 Google 應該面對原告關於「Chrome 無痕模式仍會暗自搜集用戶資訊一案」的指控,法官認為 Google 有義務在無痕模式開啟前向用戶告知該模式仍會繼續追蹤用戶資料。
該案最早起於 2020 年 6 月,當時於美國就有網友投訴即便關閉 Chrome 內的資料追蹤功能,Google 依然會設法向用戶取得個人隱私,包括用戶的朋友圈、愛好、喜歡吃什麼、看過什麼電影、喜歡在何時何地購物等等以及任何用戶不願透露的私密資料。
(圖片來源/擷取自 Chrome)
如果訴訟最終成立,外媒《The Verge》表示 Google 起碼要為此案付出近 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450 億元)的賠償,而 Google 則辯稱該公司的隱私政策已清楚的解釋他們收集資料的方式,Google 從未替 Chrome 設計能「完美隱形」的功能,即便用戶開啟無痕模式,仍然能被第三方網站及廣告商看見。
Google 近一步解釋,Chrome 內建的無痕模式僅是防止用戶的瀏覽紀錄、Cookies 保存回本機端而已,其他在網際網路上的行動並未能阻止該網站追蹤用戶。
Google 也確實在新 Chrome 更新中為無痕模式新增啟動時發出明確的警告,通知用戶 Chrome 不保存其瀏覽紀錄或資料,但網站、ISP、校園網、企業網等網絡管理員仍能在後台看到用戶的活動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