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現代人很難不離開社群網路,每天早起低一件事就是滑一下臉書、Instagram、推特。在使用這些社群平台時,個人隱私保護也就顯得更重要,雖然在個人資訊公開化的時代,我們很難去確保自己的資料不會出現在網路上被有心人士使用,但善用幾個技巧則可以多少保障一下隱私。
根據外媒《Make Used Of》的推薦,特別將台灣三大熱門社群平台的一些隱私保護技巧。

推特在國外以及日本非常普及,有著介面簡單使用容易等優勢。要在推特裡面確保自己的隱私只需:
- 點選右上角的個人小圖示
- 然後點選「設定和隱私」
- 於左邊的選項選擇「隱私和安全」
(圖片來源/Twitter)
在這邊可以自由地選擇如何保障個人隱私,由於推特本身並未設有推文保護,因此只要被他人點選追蹤,就可以看到所有推文。如果想要讓對方無法看到新的推文,只需將「保護我的推文」選項打開,這樣推文就只有用戶選定的人可以觀看,但過去發佈的文章不會納入推文保護中。
- 其他較常用的安全設置:
- 防止其他用戶任意標記
- 防止推特公開用戶的 GPS 位置
- 刪除過去共享的訊息
- 防止他人使用電子郵件或電話加入 ID
(圖片來源/路透社)
IG 作為台灣熱門的社群網站,原先最大的特點就是追蹤的人物所有貼文都會依照時間軸排序,而自從被臉書收購後,現在 IG 可以說是越來越像臉書。因此 IG 對於帳號的保護措施也越來越多,想要在 IG 中開啟貼文保護最有效的作法就是:
- 點選右上角的「帳號設定選項」圖示
- 開啟「不公開帳號」選項
(圖片來源/Instagram)
這麼一來外人就無法看到用戶的內容,必須追蹤過後才能看,而且也須經過同意才行。請注意過去追蹤的人還是可以正常看貼文,如果想要封鎖某位用戶,則必須開啟該用戶的頁面並封鎖。
(圖片來源/Librestock)
臉書(Facebook)
臉書的隱私設定相對比較薄弱,但用戶還是可以根據保護方式做一些設定。最基本的隱私保護就是善用「誰可以看到我的東西?」選項,方法是:
- 點選右上角「倒三角」型的按鈕
- 選擇「設定」
- 於左邊選擇「隱私」
- 接下來在「誰可以看到我的東西?」旁邊將「誰可以查看你往後的貼文?」選擇「朋友」
(圖片來源/Facebook)
這樣就可以將未來的發文都限制為朋友可看,當然這只是將觀看權限設成預設,如果想要每一篇發文的可見度都不一樣的話,在發文欄位旁也可以重新選擇貼文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