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款式為iPhone 14 Pro高階旗艦系列,才能體驗「動態島」的即時動態功能。
升級iOS 16.1後到底有哪些不一樣的操控變化?重點解析即時動態新功能與四個隱藏版手動小技巧,讓準備升級iOS 16.1版、或是打算最近換iPhone 14新機的果粉們,搶先掌握。
因應iPhone 14系列新機上市,蘋果9中旬發布介面優化與功能翻新的全新一代iOS 16作業系統,為果粉們打造更具個人化與自由度的「鎖定畫面」功能,可自訂各種風格與任意擺放小工具,堪稱是歷代 iOS 系統以來,最大幅度的改版升級。
時隔一個月後,蘋果再度針對iPhone 8後繼機型的所有用戶,推送「iOS 16.1」子版本的升級,除持續優化部分功能之外,其中有部分實用功能為「隱藏版」,不會自動開啟,需要用戶「手動」設定,包括:顯示電量的電池百分比、iCloud共享圖庫等,讓不少搶在第一時間更新的果粉們紛紛直呼:「升級iOS 16.1後,立刻愛上!」
通話中不慎按到側邊鍵或電源鍵時,可不再誤掛電話。(傑昇通信提供)
最大亮點:鎖定螢幕下支援第三方App即時動態
升級iOS 16.1後,最實用且便利的一大亮點,就是當iPhone處於鎖定螢幕狀態時,無需解鎖或點開App,直接在鎖定螢幕的下方區塊,一眼就能掌握常用第三方App的「即時動態」,例如:餐點外送的訂單進度、叫車司機預計抵達時間或運動賽事比分等。
若使用手機為iPhone 14 Pro高階旗艦系列,在解鎖螢幕後,動態島的顯示框也會持續地顯示第三方App的「即時動態」資訊。
不需打開App,透過鎖定畫面可顯示當前的即時動態資訊。向左滑即可關閉。
〔Step by step 手動設定這樣做〕
隨著最新「iOS 16.1」版本的正式登場,手動開啟以下四個隱藏版功能,為iPhone整體操控體驗的便利性與實用度,帶來更進一步地「有感」升級。
◎秘技1/電池百分比
升級iOS 16.1版後,獲得廣大果粉們一致讚賞的實用功能之一,就是不必再進入控制中心,直接在狀態列就能查看顯示iPhone電量的「電池百分比」,且電池圖示也會隨著電量增減而有所變化。
〈秘技1〉設定→電池→電池百分比。打開此功能即可。
◎秘技2/iCloud共享圖庫
iCloud共享圖庫是專為家庭設計,最多支援6位成員,等於每個成員擁有同一個圖庫與相同權限,可隨時上傳和編輯同步更新。另,還可使用設定工具,根據開始日期或人物共享特定照片。
〈秘技2〉設定→照片→共享的圖庫→開始設定→加入成員→選擇照片→預覽照片→發送邀請。打開此功能即可。
◎秘技3/鍵盤震動回饋
早已於Android手機行之多年的鍵盤震動回饋,終於在iOS 16正式納入,現在輸入文字的操控體驗也能感受到明確的打字手感與敲打聲音。iOS 16.1版則是持續改善觸覺震動力道的流暢感,且敲打聲音也微調變得更柔和。需留意的是,開啟此功能相對地也會影響iPhone 的電池續航力。
〈秘技3〉設定→聲音與觸覺回饋→鍵盤回饋→聲音、觸覺回饋。打開此功能即可。
◎秘技4/防止誤按結束通話
接聽電話時,偶爾可能會因無意間誤按iPhone機身側邊按鍵,導致電話突然無故被中斷的情況。建議可善用iOS 16新版的輔助使用,透過手動開啟防止鎖定結束通話功能,即可避免誤按情況發生。此功能僅適用於iPhone 11系列的後續機型。
〈秘技4〉設定→輔助使用→觸控→防止鎖定被用來結束通話。打開此功能即可。
〔iPadOS 16.1 也更新〕幕前調度 優化多工
除了iOS 16.1新版系統提升iPhone手機的操控體驗,蘋果也同時向iPad用戶發布今年首個重大更新的iPadOS 16.1的正式版本,此次最受矚目的全新功能「幕前調度」,則是特別專為iPad而生。藉此可讓iPad一次開啟多達4個重疊且大小各異的視窗,以及從側邊拖放視窗,讓多工處理作業的操控變得更加靈活。
正在使用的App視窗會顯示於畫面中央,其它開啟中的App和視窗則會按照最近使用的順序排列於左側。
「幕前調度」功能是特別專為iPad而生。
需提醒的是,由於「幕前調度」功能為iPad平板帶來更趨近於筆電的操控使用,硬體效能門檻也較高,並非所有iPad都支援,僅適用於12.9吋iPad Pro(第3代和後續機型)、11吋iPad Pro(第1代和後續機型),以及今年上市搭載M1晶片的iPad Air第5代。
另,針對M1、M2晶片的iPad機型,在使用「幕前調度」同時,還可支援解析度最高達6K的外接顯示器,藉此打造理想工作空間。蘋果表示將於今年稍晚釋出。
至於蘋果上個月才剛發表全新搭載M2晶片的iPad Pro系列旗艦平板,更新增Apple Pencil懸浮偵測、ProRes錄影與支援網速更快的WiFi 6E。台灣上市日期尚未公布。
「幕前調度」功能可支援解析度最高達6K的外接顯示器。
iOS 16、iPadOS 16系統支援型號完整清單。(製表/記者劉惠琴)
圖片提供:蘋果官網、翻攝iPhone截圖、傑昇通信、達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