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3C科技】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公有雲不划算?容量不夠?NAS自建雲端選購指南

2022/10/30 05:35 文/黃敬淳 圖/翻攝Synology官網、翻攝Seagate官網、蘋果官網、達志

自建NAS應考慮資安問題,若能提供支援綁定手機、進行兩步驟驗證尤佳。(達志)

不少人基於工作或備份需求,會選擇使用雲端空間儲存資料,常見如Dropbox、蘋果的iCloud、Google的Google Drive、微軟的OneDrive等,都頗受青睞,但長久下來仍然花費可觀,這時,在家裡透過NAS建構一個私人的「小雲端」,可能就是個一勞永逸又安全的選項。

自建雲端資料庫 長期下來更省錢更安全

全名「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儲存裝置)的 NAS,實際上就是台平價易用的小型伺服器,可以擺在家裡儲存各類資料,再透過網路遠距從手機、電腦、平板存取,比如影片、照片、文件、圖檔等,本質上是個私人化雲端資料庫,但花費和管理難度又遠低於傳統的企業級大型伺服器。

雖然NAS的售價仍有一些門檻,以基本款的「2BAY」機型,亦即能安裝2片硬碟的NAS機為例,整體含硬碟仍大約要準備1~1.5萬元,但相比大廠的雲端服務,除了可建置更大、更彈性的儲存空間,也能真正自主「保有」私人資料,不會遇上出於隱私等規定而掃描用戶文件照片,甚至逕自刪除不符規定檔案的情形。

不少用戶也會把NAS當作下載大型檔案專用的資料庫,再以無線方式存取,避免過度損耗主力電腦的 SSD 或硬碟。

基於工作或備份需求,不少人會選擇使用雲端空間儲存資料。(達志)

【選購指南1】搞懂NAS基本規格 BAY數、硬碟、效能

NAS 的基本規格,包括「BAY」數、「品項是否內含硬碟」以及「效能」。其中,「BAY」是指用戶能安裝在 NAS 的硬碟插槽數量,常見款式為「2BAY」或「4BAY」,意即能插入兩個或四個硬碟。若以「2BAY」來說,購置兩個4TB硬碟,就代表這台NAS有8TB容量可用。

不過,為了資料安全,一般NAS用戶大多會選擇「RAID」架構來設置硬碟,將一部分空間用於備份,避免一旦其中一個插槽的硬碟毀損,所有的資料都不見,因此實際可用容量會比規格表上的少一些。

另外,為了讓用戶使用更便利,也有部分NAS產品會採用一體成型的設計,如蘋果已停產的「AirPort Time Capsule」,或WD的「My Cloud Home」,讓用戶免去多餘的設定可直接使用,也不必和一般NAS一樣須另購硬碟來安裝,但缺點是少了未來的擴充性。

最後,因NAS的本質就是一台搭載 Linux系統、功能單一的小電腦,其硬體效能也相當重要,會影響用戶日後的使用體驗以及連接速率,包括CPU效能、記憶體大小、連接埠,都需要考慮,建議可選擇4核心、時脈2GHz以上的CPU處理器,或搭配2GB記憶體,以保障未來至少4~5年以上的NAS使用體驗。

入手NAS前需要考慮「BAY數」,意指能安插的硬碟數量。

Synology DiskStation DS418擁有4顆硬碟,專為家庭及個人用戶設計。

除了插槽式NAS設計,也有廠商推出一體成型的款式,如蘋果過去曾推出的「Time Capsule」。

【選購指南2】RAID整合硬碟空間 備份、共用更彈性

「RAID」是一般在使用NAS皆會設定的架構,用途是把多個硬碟的空間「合而為一」,舉例來說,一般電腦大多有C槽、D槽、E槽,每個硬碟是獨自的儲存空間,資料不共用,但透過「RAID」架構則可以把C、D、E槽整合成一個大硬碟,讓儲存空間可以共用,增加使用彈性。

常見的「RAID」樣態有「RAID0」、「RAID1」、「RAID5」及「RAID6」。若選擇基本款NAS,「RAID0」和「RAID1」會是較常見的選擇,前者是直接把所有硬碟空間合一,但若是其中一顆硬碟有損,資料可能會全部不見,而「RAID1」則是把資料完整地備份兩套,雖然可運用的空間會少一半,但比較不必擔心資料的安全問題。

NAS常見的RAID儲存架構

RAID是一種硬碟架構,可以將多顆硬碟的儲存空間合而為一,增加使用彈性與效能。(達志)

【選購指南3】檔案超過2TB 以上 再入手NAS

NAS的儲存空間除了與硬碟大小有關,NAS機體的「BAY」數也相當重要,決定最終能安裝幾顆硬碟。若僅為了建置RAID陣列,建議至少選擇2BAY機型,但若是為了多人共用,或是有小型企業、工作室共享等需求,也可考慮使用更大的4BAY規格。

另外,用戶也可以先行評估檔案空間大小,並預留未來2~3年的儲存需求,再決定是否入手NAS。鑑於iCloud、Google Drive及Dropbox等雲端空間上限大多為2TB,建議檔案超過2TB或4TB時,再入手NAS,先享受公有雲便利的整合性和軟體介面,等到真正有需求時再體驗空間容量更大以及操作設定也更彈性的NAS。

入手NAS設備前,應預留未來2~3年的儲存需求。(達志)

【選購指南4】可擴充記憶體、多埠連接、連網品質、軟體介面

除了基本規格,如CPU效能、記憶體、BAY數、硬碟空間,若有更多預算想體驗品質更好的NAS機器,其實也有不少加分項目可以注意。

舉例來說,考慮未來長期的使用需求,若是記憶體可以另外擴充,會比較方便;連接埠較多也能增加未來的使用彈性,例如有更多USB接孔,就能另外連接常用的隨身碟。考慮速率,也有用戶會使用支援SSD快閃碟的NAS,但需要注意若出現問題,資料會比較難以救回。

另外,由於NAS相比傳統的DAS外接硬碟,優勢是可以無線連接,也讓網速變得相當重要,因此需要注意機器本身連網品質,以及家裡光纖網路的速率,若NAS機器有加裝網路介面卡的選項,也是相當實用的選擇。

最後,如同Google Drive、Dropbox等公有雲的優點,是擁有大廠打造的優秀軟體介面,能輕鬆存取各類資料,入手前最好先參閱各家NAS的軟體控制平台適不適合自己,以及平時用起來的穩定度如何,建議優先挑選主力產品即為NAS的品牌;此外,由於NAS等同一個小雲端,使用者也應考慮資安問題,如Synology的NAS便有額外支援綁定手機、進行兩步驟驗證的安全機制。

由於NAS本質上是一台小電腦,除了CPU、記憶體、連接埠等基本硬體規格,也應注意NAS廠商提供的軟體功能與界面適不適合自己。

圖片提供:翻攝Synology官網、翻攝Seagate官網、蘋果官網、達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3C科技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