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比 TLC、QLC 容量更大!東芝開發價格更便宜的 PLC SSD

2019/09/04 11:45 3C科技頻道/綜合報導

(圖片來源/tomshardware)(圖片來源/tomshardware)

SSD 固態硬碟發展至今已經到第四代,對比第一代 SSD,現在 SSD 價位已不再有讓人難以入手的感覺,不過在容量空間和成本上,仍無法與傳統動輒 1TB、2TB 的 HDD 相比。然而隨著廠商的競爭與製程的進步,現在大容量的 SSD,也終於有機會一搏傳統的HDD 硬碟。

雖然第四代 QLC 顆粒的 SSD 儲存產品才剛於去年(2019)推出,但市面多數的消費者還是以第三代 TLC 顆粒為主,這是因 QLC 雖然有大容量、價格便宜的優點,但穩定性與使用壽命依然被市場質疑,不過就在大眾還在 TLC、QLC 之間猶豫不決的時候,東芝(Toshiba)卻公佈下一代的 PLC(Penta Level Cells)顆粒已經開始研發。

(圖片來源/Architecting IT)(圖片來源/Architecting IT)

據了解,東芝已經開始計劃第五代到第七代的 SSD 顆粒,而這次的五代 PLC 結構將擁有五個寫入單元,並全線支援 PCIe 4.0 傳輸規格,最少具備 1200MT / s 的帶寬,但為了做到能在每單位 NAND Flash 寫入 5bits/cell 的技術,PLC 的主控晶片必須能精準的讀取 32 路電壓,對東芝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SSD 之所以能步入平價市場,NAND Flash 結構是最大的功臣,但因為架構的特性,每一代 SSD 顆粒的耐用度都不如上一代,按照 NAND Flash 的儲存格式來劃分,現在市面上的 SSD 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種:

  • SLC SSD:性能、壽命最好,能承受 10 萬次的擦寫循環,但價格奇高。
  • MLC SSD:性能與壽命次於 SLC,能承受 1 萬次的擦寫循環,價格偏高多作為高階 SSD 使用。
  • TLC SSD:性能與壽命低於 MLC,能承受 1000~3000 次擦寫循環,價格與容量是目前市面上最均衡、常見的。
  • QLC SSD:性能與 TLC 均當,但壽命更低僅能承受 1000 次擦寫循環,但容量可以做到更高,生產成本更低。

(圖片來源/Blocks and Files)(圖片來源/Blocks and Files)

從一代 SLC 顆粒 10 萬次的擦寫,到現在 QLC 僅 1000 次的擦寫來看,第五代 PLC 顆粒的耐用程度只會更低。

不過回顧 MLC 過渡到 TLC 的歷程,大容量、價格便宜才是主宰消費市場的最大因素,因此雖然目前 TLC 是市場主流,但未來朝 QLC 甚至是 PLC 仍顯然是發展趨勢。

【你可能還想看】
 挑戰歷來最強 SSD!三星推出 PM1733 PCIe 4.0 極速固態硬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熱門文章
    看更多!加入3C科技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