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son新加坡科技中心 流體力學實驗室(圖片來源/Dyson)
說到 Dyson,應該不少人會立刻想到高品質的家電,吸塵器、掃地機器人、空氣清淨機、吹風機等等。背後的高科技與高品質技術,造就了這些受到許多消費者歡迎的家電。Dyson 宣布,將投資 3.3 億英鎊,在新加坡設立全新的研發科技中心,創辦人 James Dyson 也親臨現場未新科技中心揭幕。
新加坡的 Dyson 新園區擁有最新的開發實驗室,彙集了最新的硬體和軟體研發成果和人才。 Dyson 預期,其新加坡工程團隊規模將擴大 50%。 全新的 Dyson 科技中心位於新加坡新創產業中心、毗鄰新加坡國立大學,將專注面對未來的新科技研發。
Dyson新加坡科技中心入口處(圖片來源/Dyson)
創辦人 James Dyson 表示,「我們正在擴大在新加坡的投資,以實現我們發展科技的雄心。在這裡,一些世界上最聰明頭腦正在研究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機器人科技、流體動力學、視覺系統等尖端科技,從而將硬體、電子與軟體科技結合在一起」,「好的軟體會給 Dyson 產品帶來品質上的大幅進步,並賦予產品以智慧去瞭解並回應它們周遭的環境。」
Dyson 表示,每週在研發上投入 700 萬英鎊,在全球擁有 3500 名工程師和科學家。 Dyson 也正在招募物聯科技、馬達科學、感應科技、電子科技、機器人科技、導航科技、軟體工程和淨化科技等廣泛工程領域的高水準工程師人才。
Dyson新加坡科技中心聲學實驗室(圖片來源/Dyson)
Dyson 過去已在全球 75 個國家和地區銷售了超過 1300 萬台機器,使用了來自 500 多家供應商的 40 億個組件。 在過去 4 年中,Dyson 的產能翻了一倍,預計在接下來的 4 年中還會再翻一倍。 Dyson 新加坡科技中心的控制塔(Control Tower)能夠即時顯示供應鏈和物流資料,以便在有突發情況時,迅速做出反應,並降低供應鏈中的風險。
Dyson新加坡數位馬達工廠,以機器人手臂,精準製造Dyson核心科技 (圖片來源/Dyson)
距離 Dyson 新加坡科技中心 30 分鐘的車程,是 Dyson 另一個重要的園區—West Park工業園區。在這裡,每 2.6 秒就可以生產一台 Dyson 專利數位馬達。 憑藉新加坡在先進自動化生產領域的專長,Wesk Park 生產線,依靠精密機器人製造高速電動馬達。 Dyson Supersonic V9 吹風機是 Dyson 迄今為止體積最小的馬達,每分鐘轉速高達 11 萬轉,每秒能帶動 13 升的空氣,吹過直徑僅有 27 毫米的圓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