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先前發表會推出《ResearchKit》,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高偉峰博士表示,遠距照護是醫療上的革命,打破數千年來醫療一定得醫病面對面的模式,現在透過電子科技進步,不管病人在哪裡,透過遠距醫療照護,宛如醫療專家就坐在身邊,從用電話、到影像溝通,現在檢測儀器透過手機提供生理指標,而蘋果剛推出的 ResearchKit,則讓遠距照護與醫療判斷又更進一層,可以做到重症的事先防範與緊急照護。
蘋果已經開放 ResearchKit,並與美國多家醫療機構合作,提供自願參加研究的民眾,參與包括金森氏症、糖尿病、氣喘、心血管等疾病研究。(記者陳炳宏攝)
高偉峰表示,透過居家儀器量測,可以提升平常照護品質,像高血壓患者透過血壓機的心跳不規則警示功能(IHB),就可降低中風、心臟病發生機率,糖尿病血糖鄵量控制,也可預防併發症發生,而健康民眾也可透過健身 App,促進更健康,甚至結合醫療院所,可以讓全方位醫療團隊 24 小時提供支援,達到緊急照護服務。
同時也是生物學資訊博士的高偉峰表示,一般人所謂的生理檢測,僅是到醫院定點量測的數據,長期量測累積的大數據,對於病患或健康人的意義就不一樣,尤其每一個人生理狀況不相同,糖尿病或高血壓的慢性病患,其血糖、血壓數值一定與正常人不相同,因此照護中心可以根據其量測值更精確判斷出病人的生理狀況。
透過血壓、血糖、體重等各種生理指數長期監測,蘋果 ResearchKit 可提供醫療院所事先預警、緊急照護的工具平台。(記者陳炳宏攝)
高偉峰表示,透過血糖、血壓等量測儀,不僅是遠距照護重要一環,也將台灣遠距照護推到新的領域,前端數值如果資料夠多且即時傳輸,後端遠距照護就能及時預警展現價值;目前國內外遠距照護研究最多的是在與心血管疾病、腦部、氣喘、與糖尿病,以氣喘病而言,只要可用智慧手機與輔助軟硬體,掌握尖峰呼氣流速及流量,適當調整用藥,就可大幅減少急診次數。
另外,高血壓、心臟衰竭與心律不整,也都可以經由遠距照護,減少心臟暫停與進醫院的比例。高偉峰說,有些乍看之下病情穩定的病患,在突然發病前 6 到 8 小時,生理數值會出現徵兆,經由早期監控系統(Early Warning Syetem)連續數值的監控,可偵測並預防嚴重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