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影音)智慧音響 HomePod 開箱體驗:近年「蘋果味」最重的產品

2019/08/13 08:00 文/記者黃敬淳

(圖/記者黃敬淳攝)

蘋果首款智慧音響 HomePod 2018 年初全球首次上市,經過 Siri 一些在地化調整,一年多後台灣總算和日本市場同步,預計在 8 月稍晚將開賣。

和其他競品相比,HomePod 更為著重音質和聲學效果,同時有著濃厚的蘋果風格;但它較 Google 和 Amazon 的類似產品慢了不只一拍,何況距離 HomePod 在 2017 年 6 月首度發表後,也已經過了 2 年,在台灣市場正式開賣前夕,這款「步調有點慢」的產品,在 2019 年的現在會不會有使用落差?在 HomePod 台灣上市前,記者搶先拿到實品,以下是第一手的開箱體驗。

一、外觀

打開 HomePod 的盒子,第一個感覺是精緻,而且比想像小和沉。

以尺寸來說,它佔的空間甚至小於一台插上基座的任天堂 Switch;外觀則是一層網狀織物,以及頂部的觸控玻璃。攤開數據,HomdPod 的重量有 2.5 公斤,高度是 170mm,這意味著它的身高不到一台 iPad mini ,但重量卻有兩台 MacBook Air 重,但從箱子裡拿出來的瞬間,用戶立刻會明白蘋果在作工上的細膩,以及 HomdPod 能帶來的音質潛力。

因為選擇把蘋果標誌性的 Logo 放到塑膠質料的底座,HomePod 的外型變得相當簡約,也沒有任何開口或按鍵,就連電線也直接嵌在音響上。HomdPod 的電線材質也經過設計,它可能是蘋果產品中唯一包覆著織物的電線。

(圖/記者黃敬淳攝)

HomePod 的底座是軟塑膠的材質。依一些用戶的說法,放在純木家具時可能會留下印記(圖/記者黃敬淳攝) 

一貫討厭「有線」的蘋果,也只節省地給了 HomePod 一段約一公尺長的電線,不過這也是唯一能讓沒有內建電池的 HomePod 運作的方式。「Home」Pod 並不是那種適合帶出門、在野餐墊上播音樂的無線音響,它生來就是要接線擺在家裡的某處。

(圖/記者黃敬淳攝)

HomePod 的電線直接嵌在音響本體上(圖/記者黃敬淳攝)

HomdPod 的頂部則是一塊有觸控功能的深色玻璃,在 HomePod 運作的時候,會顯示「+」「-」兩種符號,暗示用戶可以觸控調整音量。初始設定或 Siri 在活動的時候,玻璃也會顯示 Siri 符號的炫彩。雖然這已是它僅有的顯示功能,但看著彩光,仍可感受到這是款頗為不同的音響產品。

透過觸控玻璃,用戶可以點按一下暫停或繼續播放音樂,或是連按兩下換首,長按則能換醒 Siri。不過因為六組麥克風陣列收音不錯的緣故,真的要使用 Siri 大多會透過「Hey Siri」口令來進行。

在設定或 Siri 啟動時,HomePod 上方的玻璃會顯示炫彩(圖/記者黃敬淳攝)

HomePod 頂部的觸控板在播放音樂時,會長駐顯示「+」「-」兩個符號,點按後可以調整音量大小。用戶也可以透過 Hey Siri 口令,直接以百分比的方式指定音量。(圖/記者黃敬淳攝)

iMac 上,蘋果一直力圖讓電腦也能融入各種家具配置的設計美學,在 HomePod 上也有滿好的實踐。因為身軀不大,HomePod 可以擺得極不顯眼,也可以在客廳、書房的各種角落中無縫融入。和雅緻活潑的 Google Home 相比,HomePod 也多了幾份沉穩,當然這也可能與 HomePod 選用了萬搭的黑色和白色,做為唯二的選配色有關。

圖左為 Google Home(圖/記者黃敬淳攝)

看更多音質相關內容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3C科技粉絲團
網友回應